HDA景观大赛|专家谈 “设计下乡” 专访陈翊斌教授 

2018-10-27 19:16 发布

384 0 0




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给城乡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项建设的投资力度增长迅速。但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管理、意识等方面落后,资源的缺乏,影响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应。因此针对农村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美丽乡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出乡村建设应跳出原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从单一的追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通过乡村面貌的维护和提升,完善村庄的文化基础和生活设施,挖掘乡村本土优势,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018年6月,一场声势浩大的“设计下乡”第四届湖湘景观大赛拉开帷幕,各大高校师生摩拳擦掌,为乡村景观设计谋划。为此,我们专访了本次组委会学术指导委员陈翊斌教授,他为我们解答了如何从设计的角度规划乡村景观。






“美丽乡村”不是单一的方面,而是多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在规划时,要着眼于整体进行各景观要素的优化和组合,使其与自然乡村环境相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既关乎于外在的美丽,更需关注内在的宜居。规划时应尊重当地文化特色、生产生活习惯,坚持以点带面,精心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且兼具乡土文化特色的乡村人文环境。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要统筹规划,充分展现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文明现代之美,综合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使美丽与宜居并存,宜居与宜业相融。                                                                     

                                                                                                                    


HDA:如何推动传统村落改造,探索一条立足于本土化的、创新的中国乡建之路?

陈教授:传统村落作为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经过历史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其特有的聚落形态,这种形态成为了自然肌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乡村历史的活化石”,遗憾的是,这是一个逐渐没落的过程,表面上看这种现象是传统村落的破败和消失,实际上是乡村生活状态的消失,是时代的进步和传统文化断层所造成的。保护传统村落的主体多元而复杂,不仅仅局限在居住之所,同时包括乡村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深入到被研究对象的生活情境之中思考问题,避免最终保护的是一个“文化空壳”。

要有效的针对乡村建设恢复和探索创新,一是政府政策介入,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恢复,让农民觉得在生活在乡村和城市没有什么区别,都能获得愉快。二是在外成功人士愿意回到乡村扎根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三是景观建设不仅是恢复到以前的生活空间,而是更多的把现代的生活元素加入,争取生态化。比如环保处理、清洁能源、建筑材料综合运用,尊重乡村肌理,构建聚落式景观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保证景观和居住群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不被打破,保证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并且为情感沟通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要合理分配景观和休息、劳动和娱乐区域,促进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挖掘当地景观材料,有效放大其功能和作用,建立温馨的聚落景观格局,既保持传统村落的特点,又不与现代社会脱节。

传统村落的历史、风俗人文等,都是当地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乡村地域特色的体现。因此,在改造村落的创新过程中,要突出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例如当地的建筑形式、乡土植物、乡土材料。对地域特色的提炼和发扬,促使生活环境和自然相融合,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突显出区域景观的特殊性,体现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景观独特魅力,也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达到乡村与城市的交融和谐。



为什么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重视乡村历史与文脉的延续,要留住乡愁;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搞那些过于繁琐、低俗的写实主义景观和建筑,并对传统文化持有批判的态度。这两方面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是出于同一种认识,即尊重传统,也尊重今天的社会和自己的内心感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两者不可偏颇。作为设计师应该积极面对,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和历史观,也是设计的价值所在,更是每个设计师贡献给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HDA:乡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方案,如何看待传统营造、技艺、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陈教授:乡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案,具体如传统营造技术、房屋道路等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传统营造一般作为建造技术,根据相应的地貌,当地的材料形成不一样的营造技术,可以反映古人在生活过程中所积累的优秀文化记忆的体现,虽然一些传统营造技术符合当时人们的工作条件,也是在历史营造上积累的经验,但时代更迭这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要求,比如对大自然侵害的基本防御能力较低、缺少现代生活设施要求,所以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原则是原真性、完整性,这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各种原因传统建造技术逐渐消失,建造、修缮乡土建筑的民间工匠越来越少,熟谙地方乡土建筑的形制样式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已经后继乏人。但也还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中国各地延用,我们应把这些营造技术的精妙内涵加以总结。另外,还可以建立相适宜的人才财富返流机制、健全乡村教育培育机制等,传承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起源,保留了完整的农耕文化特征,承载着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且因为地理特征及民族间的差异,形成特色各异的文化,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从地域特色的原则出发,通过合理的规划分析,从当地的文化中提炼精华,创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通过此手段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地域乡村文化,同时更能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同。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尊重乡村原有肌理,营建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景观形态,根据合理的区域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致,既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特点,又可以代表乡村文化,充分体现乡村文化素养。



HDA: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如何看待传统村落改造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陈教授:首先改造目的要明确,才是我们对传统村落正确的态度,一些传统村落改造是为了适合现代人们生存的一种刻意破坏改造。或是为了达到目的进行的简单拆除补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村落改造应该是朝着自己预定的一个计划和目的来进行,包括如何传承,如何通过新的手段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情况下沿着它的生活本质来改造,它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村落,而不是暮气沉沉的建筑空壳。建造技术可以保留传统建筑本质的精神和传统符号,适当调整建筑功能,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必然转变。创新有很多视角,可以通过生活中文化、经济、空间的视角,让人们生活在其中各取所需,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村落文脉、尊重历史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再有所创新,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本期嘉宾



陈翊斌,设计下乡第四届湖湘景观设计大赛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艺环境研究所所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湖南工程学院客座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陈翊斌教授在室内环境空间与展示空间研究、室内装饰工程材料、管理及预算等领域有着二十余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成果丰硕。


往期相关文章

▲HDA大赛通知|奥园杯“设计下乡”第四届湖湘景观设计艺术大赛补充通知

▲HDA焦点|设计下乡湖湘景观大赛组委会召开工作会议

▲HDA景观大赛|美丽乡村的”建“与”愁“ 深宫厦村乡建规划访谈录

▲HDA景观大赛|自然大美归于乡土 沙井村生态规划访谈录

▲HDA景观大赛|古为今用 有机融合——归阳古镇规划思考访谈录

▲HDA景观大赛|调研·祁东步云桥镇 乡村如何享用湿地公园建设的红利?

▲HDA景观大赛|调研·祁东风石堰镇 两百年历史古民居如何活态保护?

▲HDA景观大赛|专家谈 “设计下乡”——专访朱力教授

▲HDA大赛焦点|奥园杯“设计下乡”湖湘景观设计艺术大赛第二批调研组入乡

▲HDA支部活动|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支部领导走访慰问祁东县贫困户

▲HDA大赛焦点|奥园杯“设计下乡”第四届湖湘景观设计艺术大赛第一批调研组入乡

分享本文,每次被点击增加您在本站积分: 2红宝石
B Color Smilies
HDA景观大赛|专家谈 “设计下乡” 专访陈翊斌教授 
帅的人都用微信扫了!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